2021年4月15日,齐鲁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18级本科生杨寒玉同学等人在期刊 Computer Networks (中科院分区三区,IF=3.111)正式上线发表论文题目为《A network traffic forecasting method based on SA optimized ARIMA–BP neural network》的论文一篇,可喜可贺,也展现了我院学子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和优秀的科研能力。
杨寒玉同学是网络空间安全18级1班的一名学生,也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2019年11月加入张玮老师导师组(方向:网络边缘计算与智能),2020年3月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普刊)上发表第一篇论文,随后开始不断地参加各类数学建模竞赛,2020年5月在参加第十七届五一数学建模竞赛期间,第一次接触到了时间序列预测模型,2020年7月在张玮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李旭涛、强文昊一起开始了网络流量预测的研究工作。将相关研究成果整理完成论文《A network traffic forecasting method based on SA optimized ARIMA–BP neural network》的撰写,并于2020年12月6日向《Computer Networks》期刊投稿。在此期间,团队成员在张玮老师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唐厂教授的指导下,论文经历多次修改,涵盖了从文章整体的框架到英文翻译的细节问题。最终在经过了一审并按照审稿意见的修改再次提交后被录用。
杨寒玉同学发表论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SA(Simulated Annealing)优化的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BPNN(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的网络流量预测方法。该方法解决了传统的线性和非线性网络流量预测模型对未来的流量预测达不到足够的预测精度的问题。实验结果也表明,其文章提出的方法优于传统的网络流量预测模型,在网络流量预测精度上有一定的提高。
本次论文发表的背后离不开导师的指导、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更重要的是杨寒玉同学自身的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杨寒玉同学自从加入张玮老师的团队后便随时旁听研究生师哥师姐每周的组会,在师哥师姐们的汇报中获取较为前沿的方向以及一些论文写作较为实用的知识,这对他和其他成员写本篇论文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与启发。
杨寒玉同学科研能力优秀的同时在学习成绩方面和竞赛方面也没有落下。在学习上,大三上学期平均绩点为4.75。竞赛方面从大一下学期加入电气学院112实验室并开始参加各类竞赛,截至目前,个人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17项,校级奖项5项。专利方面,共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截至目前,有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已经得到授权(专利号:ZL202020239098.7和ZL202020736922.X)。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杨寒玉同学刻苦的科研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同学学习和发扬,胜利也终将眷顾付出努力的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网安学子在我院所提供的良好的平台和这个科教融合的大环境下终将发光发热。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omnet.2021.108102